《省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》编写提纲
一、企业的地位和作用
1.企业基本情况。包括所有制性质、职工人数、企业总资产、资产负债率、银行信用等级、销售收入、利润、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等。
2.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。结合行业集中度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排序,分析企业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,与国内同行业企业相比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优势。
3.企业对本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。包括企业对行业技术进步、结构调整、节能减排、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。
二、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成绩
1.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。包括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历程、组织架构;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,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、规章制度建立、研发项目组织管理机制、研发经费管理机制、人才激励机制、内外部合作机制等。
2.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资源整合情况。包括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、研发经费投入情况、研究开发和试验基础条件建设情况、信息化建设情况等。
3.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。包括重大产品创新、工艺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、产学研合作、企业间合作、国际化研发活动等。
4.企业技术中心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。形成的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情况,重点介绍相关技术成果对企业核心产品研发、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,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。
三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
1.企业制定未来5~10年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情况,以及该战略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支撑情况。
2.企业近期在技术创新方面拟实施的重点举措,包括创新条件建设、创新人才集聚、重点研发项目部署等。
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办法
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按以下工作程序进行:
一、基础技术数据处理
根据《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》(附件2)明确的各项指标解释,结合申请报告中的相关附件及证明材料,对企业提交的“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数据表”中各项数据值进行逐项核实,对证明材料缺失或者无效的数据,按量予以核减,以最终的核定数据作为计算每项指标得分的依据。
二、指标数值计算
对“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数据表”各项指标的数据核定后,可得到《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》(附件3第一部分)中各项指标的数值。其中,有7项指标的数值须通过计算得到。对于引入行业系数进行调节的“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”“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”“新产品销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”3项指标,在计算获得原始指标数值后,再乘以本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系数(附件3第二部分)作为计算相关指标得分的最终依据。
以下是7项指标具体的计算方法:
(一)“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支出”,由“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”核定数据除以“研发与试验发展人员数”核定数据得到;
(二)“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”,由“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”核定数据除以“主营业务收入”核对数据,再乘以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系数得到;
(三)“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”,由“研发与试验发展人员数”核对数据除以“企业职工总数”核定数据得到;
(四)“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数占全部研发项目数的比重”,由“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数”核定数据除以“企业全部研发项目数”核定数据得到;
(五)“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”,由“新产品销售收入”核定数据除以“主营业务收入”核定数据,再乘以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系数得到;
(六)“新产品销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”,由“新产品销售利润”核定数据除以“利润总额”核定数据,再乘以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系数得到;
(七)“利润率”,由“利润总额”核定数据除以“主营业务收入”核定数据得到。
三、得分计算方法
得到《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》中各项指标的数值后,根据相应的计算规则,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得分(得分数值保留一位小数),各项指标相加得到总分。
具体计算规则如下:
1.指标数值大于或等于满分要求时,指标得分为满分,即指标得分等于权重数值;
2.指标数值等于基本要求时,指标得分为权重的60%;
3.指标数值为0时,指标得分为0;
4.指标数值处于0和基本要求之间时,指标得分按线性插值的方法计算,具体计算公式为:
5.指标数值处于基本要求和满分要求之间时,指标得分按线性插值的方法计算,具体计算公式为:
